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基本實現縣域全覆蓋,92.82%的鄉鎮、59.54%的村居設立了文明實踐分支機構。
立足實際,先行先試,努力將這項工作做好做實,為在全國推開作出“湖南答卷”、提供“湖湘經驗”。
面對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如何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使群眾廣為受益,更強化了文明實踐所、實踐站的陣地作用,。
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合少數民族同胞喜愛唱山歌的特點,探索開展“山歌唱響新時代”理論宣講活動。
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教育“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功能,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身穿馬甲的防疫宣傳志愿者、網格員,他們將防疫信息和知識送村入戶,成為防疫宣傳的“小喇叭”。
河北省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服務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基層企業復工復產中進一步發揮促進作用。
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普及志愿理念,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助力文明實踐中心學雷鋒志愿服務全面發展。
貴州按照中央要求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實踐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機制性問題。
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活動猶如連心橋,將黨心、民心緊緊相連,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本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張家港市金港鎮袁家橋村在文化禮堂專門設置了“民生茶館”,輕松自然的氛圍讓群眾把平時不想講、不愿講的問題講出來。
統籌協調1189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激起文明實踐“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