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境內的屈家店水利樞紐開閘放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實現自1996年斷流以來首次春季全線通水,并與全線貫通的京杭大運河實現世紀交匯,再現百年以來首次兩水匯合景象。 水利部供圖
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適度超前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而且可以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發揮投資乘數效應,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具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研究部署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擘畫國家水網建設。水利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一批重大戰略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我國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進一步增強。2022年,我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歷史性地邁上萬億元臺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強度、投資、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均創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新征程上,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面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堅持近期、中期、遠期系統規劃,做好戰略預置,前瞻性謀劃推進一批戰略性水利工程,加快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建設“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
要著力加快建設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根據國家重大戰略新要求、水資源供需新形勢、工程功能定位新變化、生態環境保護新理念,抓緊完成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修編;準確把握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各自特點,扎實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完善南水北調工程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確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按照國家水網總體布局,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區域水安全保障需求,有序推進區域水網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圍繞建設農業強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編制全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夯實糧食安全水利基礎和保障。
完善省市縣水網體系,加快推進省級水網規劃建設,做好省市縣級水網的合理銜接,構建互聯互通、聯調聯控的網絡格局;高質量推進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有序推進市縣級水網建設;因地制宜完善農村供水工程網絡,切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詳見: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文章《扎實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
?。ú邉潱毫号屙?審核:李艷玲)